仙人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于气溶胶的科普麻醉MedicalGr
TUhjnbcbe - 2023/9/6 22:32:00

持续两个多月的新型冠状病*肺炎肆虐,已造成人们严重的恐惧心理。然而,最近的一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公布的内容,却再次撞击到了人们敏感的神经。会上,卫生防疫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随着科普的增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已被人们所熟知。因此,人们纷纷注意远离人群,不聚众、不接触,都在家老实待着。然而,气溶胶一词的出现,似乎将人们逼到无处容身之地。人们纷纷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气溶胶传播”是不是意味着呼吸一口空气就有可能感染病*?是不是自家阳台上晾晒衣服都需要戴上口罩?气溶胶会不会飘到自家来?家中地漏是不是也要封上?

对于气溶胶,很多老百姓并不熟悉,对“气溶胶传播”的机理也并不能充分理解。因此,这种恐慌也是必然的。尤其是,再次印证了“大疫之下、必定谣言四起”的规律。人们纷纷出于关心的角度,给亲朋好友发去这个要小心、那个要小心的关心的话语。如果可以,就差点告诉别喘气了。一时之间,人人惶恐。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消灭谣言的重要性与消灭疫情可谓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看一下“气溶胶传播”的真面目:

根据医学专家解释,“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从物理学原理看,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过程中,因为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核,也就是所谓的“飞沫核”。这个飞沫核可以飘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这个就是气溶胶传播。

但医学专家也特别指出,一般情况下在特定的环境里面,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

一些学者指出,气溶胶传播具备以下的一些特点:

1.颗粒足够小,才可能形成气溶胶。指出,沿气流流线运动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10μm的小颗粒具有潜在的短距离和长距离传播能力;

2.如果是直径20μm的大液滴,它们更容易在重力影响下沉降,由于液滴太大,它们无法沿吸入气流流线运动。对于这种粒径,佩戴普通外科口罩即可起到有效防护作用,这种大液滴由于直径太大,也不会通过口罩两侧(没有紧贴皮肤的地方)被吸入呼吸道。

因此,戴口罩的防护作用是肯定的。虽然口罩对更小直径(小于5μm)的悬浮病原体是否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尚未有明确说明,但这样的致病力也同时是大大下降的。

据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被感染的病人由于呼吸、咳嗽或打喷嚏制造了不同大小的传染性飞沫,那么个体之间无论是短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还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核传播都是可能的,传播方式取决于与患者源的距离以及病*的存活特征。

这就再次警告人们两点:

1.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要面对面近距离说话或者打喷嚏!

2.注意通过空气与接触的接力转播。比如,被感染者在电脑前打了一个喷嚏,另一个健康人接着坐在电脑前,并且触摸电脑后用手摸了自己的眼结膜、口鼻处粘膜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这里可以看出勤洗手的重要性。在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做到不乱摸、勤给手消*的习惯。

防护是必要的,但提升自我防御不仅仅是应对这次疫情的关键,对以后的防病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大家一定要科学认识,冷静对待!让我们携起手,共同打赢这场战役!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气溶胶的科普麻醉Medical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