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蚌埠医学院青春在抗疫一线闪耀安青网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年春节,一场灾难悄然来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无声战役中,一批批医务工作者勇战前线,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病*与人民之间的隔离墙。他们不畏风险、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这些“最美逆行者”中,有蚌埠医学院的青年医护工作者。曾作为医学生的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是“最美逆行者”,是最勇敢的英雄,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周晓宇:在阵地上守候春暖花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晓宇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发热门诊排班,并主动请缨作为先锋队伍进驻隔离病房,展现了*员的先锋榜样作用。

有人问她:“你怕嘛?”她说:“我也怕。我不想当英雄,更不想当烈士,但是我绝不会当逃兵。在我看来,有三件事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当得知需要开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时,她立马取消了休假旅游,退了机票和酒店,积极投入抗疫战斗中。进隔离病房之前,女儿问她“妈妈,我们的旅行去不了了嘛”、“妈妈,你会被病*感染嘛”、“妈妈,我不要旅行,我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听着女儿稚嫩的话语,周晓宇一句话也说不出,直到女儿睡着了,她摸着女儿的小脸,泪水止不住地流。

1月28日,周晓宇作为第二批先锋队员进入隔离病房。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红区,平时简单的行走、转身都变得笨拙起来。每次病区工作时间六七个小时。怕上厕所,进红区之前她不敢喝水经常喉咙干得直冒烟;防护服密不透气,里面的手术衣湿透了,黏在皮肤上,冰凉的;护目镜、面屏的束带像紧箍咒一样箍在头上,她强忍疼痛完成查房及各项操作;为了避免漏气,口罩需要贴紧面部,每次摘下口罩留下的痕迹很久都难以消退;鼻梁被压肿、破溃,洗脸时钻心的疼……周晓宇在完成日常诊疗的同时,还要安抚患者的情绪,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周晓宇得知确诊病人数量急剧增加,主动要求再次进入隔离病区,并下定决心,战斗到疫情结束。她真的做到了,直到送走最后一个患者,她才离开隔离病房。3月4日,蚌埠市确诊病例清零,周晓宇作为主治医师接受了记者采访,叙述了患者的治疗方案,此次采访最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代表安徽发声,展现了救治确诊患者的“安徽速度”。由于周晓宇在抗疫中表现突出,被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在一线抗疫期间,周晓宇还发明了防护产品“一次性防飞溅隔离罩”,共申请发明及专利10项,现产品已进入生产、销售环节。该产品可以有效保护操作者在气管镜相关操作时避免飞沫、气溶胶传播几率,降低已知或未知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操作时,避免操作者接触患者的血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减少接触性传播风险。对诊断不明确患者进行操作时,避免操作者接触患者的血液、痰液或其他分泌物,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不仅适用于新冠病*肆虐的战场,也适用于常规临床操作中。

医院的医生,肩负着传承医学事业的责任。周晓宇讲课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曾先后获省第二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全国第五届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省“教坛新秀”。近五年发表SCI论文一篇、中华核心论文四篇,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课题各一项,主持蚌埠市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一项、蚌埠医学院院级课题三项、高新技术一项。

周晓宇是好青年的典范,她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严谨的师德、创新的思维有力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医生的良好形象,必将成为青年医生的杰出代表。在抗疫阻击战中,周晓宇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守住一方阵地,迎来春暖花开。”

周玉娟:*员就应该去堵“风暴眼”

“我叫周玉娟,是共产*员。”在记者连线采访周玉娟时,她的自我介绍如此简短。一句“共产*员”道出了她的所有心声。

周玉娟是蚌埠医学院第一批参加发热门诊救治的医务人员,医院第一批派出援鄂的护理人员。

1月27日,她随安徽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医院。而在此前作为蚌医院专科护理骨干,她已经在发热门诊连续值守了十余天。医院需要派出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通知时,她没有片刻犹豫,随即回家匆匆收拾行李,告别丈夫和孩子,瞒着年迈的父母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没有硝烟,但却凶险异常,她和同行们在最前线,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1月29日,经过严格培训的周玉娟第一次走进了被称是“风暴眼”医院隔离区。经过一道道密闭的防护门,一层层穿好防护服外面再穿隔离衣,带护目镜、面罩和口罩,如“铠甲战士”般进入病房,尽管心理早有准备,可这里的状况还是远超出她的预想。白班6小时,夜班12小时,穿着特殊的防护装备在特殊的环境里执行精细化操作,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在工作期间不能吃喝,因为这一身“行头”穿脱一次至少需要20分钟,而病人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哪容丝毫分心。

“来武汉是需要勇气的,隔离病房太考验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脱下厚厚的隔离服,周玉娟的衣服全都湿透了,经常的闷热、出汗,让她原本细腻的皮肤已经有了些许溃烂,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出现了深深的压痕,旧印未去,又添新印,短短几日,这个昔日里很爱漂亮的姑娘脸上已经形成了压疮。“没事儿,我这点不算什么,看到患者病情逐渐向好,再累也值了。”她笑着说。

周玉娟的父母是在看《安徽新闻联播》时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身在抗疫第一线,她的父亲用朴实简短的语言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玉娟吾儿:今天我和妈妈在看《安徽新闻联播》后方知你已前往湖北武汉。你响应了*的召唤,为国分忧,报效祖国,亲人们表示十分赞同,并感到十分骄傲……”

一份简短的家书,凝聚了父亲的大爱。疫情当前,身为共产*员理应冲在最前线,理应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又很担心身在前方的女儿是否一切都好。在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兄弟姐妹遭受病魔侵袭时,有多少像周玉娟这样的医护人员怀揣着铮铮誓言,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奔向最危险的地方。

“我们是平凡的人,有血有肉,期望膝前尽孝、给家温馨。可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有一份担当和责任。”翁蕊说,“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选择做‘逆行者’,我的回答是因为我是共产*员,当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受病*侵袭时,我定会第一时间冲上前。”

阴唯唯:方舱护理的领头人

2月6日上午,阴唯唯作为首批医护人员医院。武汉客厅曾是武汉的文化地标建筑。眼下,医院仅一街之隔的它承担了文化传播之外的重托——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阴唯唯介绍,安徽医疗队负责A厅C区的医疗护理工作。

医院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她与11名来自不同地区的护理人员共同担负起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危险的救治前沿连续作战,她们忍受着缺氧、疲惫、心力交瘁,密切协作,攻坚克难,把博大的爱融入护理的每个细节,就如她所说的那样:“想象自己就是那位爱在左、同情在右的提灯女神,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阴唯唯介绍说:“在这里相较于辛苦,我们收获更多的是感动。每当满身疲惫走出方舱,伙伴们都会习惯性地看向一路之隔医院,那里有早我们一批驰援武汉的战友,从得知我们启程,一路都在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