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当下,名人带货几成为时尚。
然而,这样的事儿,早在盛唐就发生了。并且,这个“带货”的人颇有些来头。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至今家喻户晓的、如雷贯耳的“诗仙”李白。
“以事实为依据”。我这样说,可是有白纸黑字的文本作“证据”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这个“序文和诗歌”,就是“诗仙”的大作。李白喝茶喝高兴了,就写给他侄子诗文来纪念。李白在诗文里,叙述了他在年从侄子处获赠玉泉寺(荆州)的珍贵茶叶“仙人掌茶”的故事。
以下是“诗仙”的全文: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序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掌茶发乎中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在序和诗文中,李白说明了以下问题,绝对符合当下对产品宣传的法定要件:
1、茶叶的品名:仙人掌茶
2、制茶工艺:摘下来的茶叶在阳光下晒后成块
3、点出出产地:玉泉寺(古荆州,今宜昌的当阳境内)
4、茶叶品种:仙人掌茶
5、茶叶的形状:如手
6、茶叶的功效:润肌骨、扶人寿
7、茶叶的珍贵、独特之处:举世未见之
在这首答谢僧人赠送玉泉寺所产茶叶的诗歌里,李白记录了和保存了茶树生长的神秘、环境的奇异,并由此而生发了茶本身的超凡脱俗:茶树长在玉泉寺的洞窟而流出的山小溪边,这些洞里栖息着长寿“千岁”的白色大蝙蝠。蝙蝠还有着与众不同,非同凡响的颜色——“体白如雪”,缘于它们喝从洞中钟乳石上滴下来的富含矿物质的“乳水”。茶树枝叶如“碧玉”,茶叶的形状如手。这个茶叶的“妙用”在玉泉寺的僧人身上,奇妙的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也直截了当的描绘出来: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润肌骨。李白还在序里联想说,他曾经在金陵也见过此茶:余游金陵,见宗僧中,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不知道,这是李白的文学手法里的比附虚构,还是李白真实“眼见为实”的自然联想。
这首诗里,李白不仅详细叙述了玉泉寺茶仙人掌茶的延长寿命的功效:还童振枯,扶人寿也。还描述了他喝此茶的感受:
接着李白解释此茶何以得名“仙人掌茶”。这一点很重要。也有历史可以佐证。唐代以前,茶客普遍饮用的制作工序较为复杂的饼茶,而这种产自玉泉寺的长条形叶子在阳光底下自然晒干,卷曲成手的形状。
更为重要的带货“证据”是:李白收到族侄、一位玉泉寺僧人送的数十片茶叶后,希望二人互赠的诗歌,能把这一非凡之物的名声传播出去。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掌茶发乎中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此时的诗仙李白,显然已经知道了他的品牌的价值,要让后来人知道,他曾经喝过仙人掌茶,以此提高这款茶叶的市场价值。
李白的这个诗文,也是绝好的茶叶广告宣传文本典范之作。绝对可以为当今的人们所效仿。
李白的这种“带货”的做法,一直为后来的文人所效仿,包括清帝乾隆有多首茶诗存世。这也成为茶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
原来,李白不仅是“诗仙”,明明还是个“带货之父”啊!
(此图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