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里有人感染了,有人在康复,防护注意这几 [复制链接]

1#
苯丁酸氮芥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70.html

12月23日上午

安徽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会上针对目前

居民所关心的日常防护问题

进行了相关介绍

Q

出现新冠病*阳性感染者后,应该怎样做好日常消*措施?家庭使用消*剂要注意哪些问题?

日常居家,不需要天天消*,家庭环境要以清洁为主,消*为辅。消*并非必须用消*剂,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方法。室内温度适宜时,尽量做到通风清洁,室内垃圾要做到及时清理。如果家中无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时,做好家庭日常清洁即可。如果家中出现新冠病*阳性感染者后,要针对居家环境做好科学消*,具体如下:

1.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每日上、下午至少各开窗1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尤其注意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用区域的通风。

2.加强家庭成员手卫生,准备食物前、饭前便后、摘戴口罩前后等应洗手或手消*。

3.加强家中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清洁并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开关、热水壶等日常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mg/L的含氯消*剂擦拭,随后用清水洗净。

4.家庭卫生间应做好清洁消*,若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便池及其周边可用有效氯含量为毫克/升的消*剂擦拭消*,作用30分钟。对卫生间内的物体表面应以消*手经常接触处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的表面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毫克/升的消*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的消*剂。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5.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清洗和消*,可选择煮沸或流通蒸汽消*15~30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柜等方式消*,也可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剂浸泡消*30分钟,消*后清水冲净。

6.居家隔离治疗的感染者个人物品应单独放置,与其他成员分开洗涤。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时,毛巾、衣物等纺织品可用煮沸消*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毫克/升的消*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剂对有色织物是有漂白作用。

7.正确处置新冠病*阳性感染者家庭垃圾。尽管生活垃圾即使污染病*导致传播的风险不高,但还是有产生感染的潜在风险,因此建议将用过的纸巾、口罩、抗原检测后的废弃物及其他生活垃圾单独存放,每天清理,清理前应用含有效氯mg/L的消*剂喷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避免出现遗洒,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并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为防止我们的小区保洁及垃圾清运人员在清理或者转运过程中感染的风险,倡议大家使用进行“鹅颈式”打包,防止污物或者气溶胶溢出。

家庭使用消*剂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消*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因此配制时做好个人防护,使用消*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2.不同类型的消*剂不可以混合使用。两种及以上消*剂混合使用,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如84消*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洗衣液同样不宜与消*剂混合使用。

3.消*剂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消*剂浓度越高,消*灭菌的效果越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浓度过高的消*剂往往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会对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甚至可能引发器官、组织受损风险。消*剂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均无法达到应有的消*效果,市售消*剂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后使用。

4.消*剂不可以随意放置。化学消*剂多属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应放置于避光、避热的阴凉处,确保儿童不易触及。日常情况下,家庭不需要存放过多消*剂。存放消*剂的容器必须有盖子。单瓶包装不宜超过毫升。

5.居家使用酒精消*时需注意防火和爆炸风险,用于消*的酒精浓度应为75%,切记避免采用大面积喷洒酒精式的消*方式。电器表面消*,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Q

疫情*策由“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还要采取防护措施吗?当前,预防所有人感染新冠有哪些措施?为何有人戴了N95口罩为什么还会中招?同一个家庭中有的未感染,有的感染了,有的在康复,还要不要防护?

无论是面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还是其他传染病的防控,都是需要采取标准预防下的一组防护措施,一方面保证医疗机构内患者的安全,一方面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尽最大努力降低感染风险。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疫情*策强调工作重心由“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此次重大调整,我理解为现阶段要让所有人尽可能“晚感染、少感染、不感染”,而不是大家一起感染,或者感染了从此就可以不采取防护措施了,这就是国家倡导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内涵。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迎来年元旦和春节,人员的跨地区流动会成为影响疫情走势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科普,推动广大群众提高防护能力,形成了同心抗疫的浓厚氛围,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防线。防控感染需要采取以下「一揽子」措施:1.疫情非常时期,减少人员聚集活动,能居家工作的尽量居家工作,降低人员密度;2.所有人加强自我症状检测。如有症状,自测抗原,如果阴性,可正常上岗;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宜居家隔离,减少传染源暴露;3.所有人员在公共场所应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4.在工作场所一定要避免脱口罩集聚用餐、喝水,注意尽可能不要与他人同时同房间进食或喝水,如条件不具备,需注意选择自然通风良好的环境如窗口处、保持2米间距,特别注意控制和增加与他人面对面之间的距离;5.加强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洁和消*,尽可能保持自然通风,如天气寒冷不适合通风,可以在人员聚集时、聚集后或午间、晚间下班后开窗通风,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气溶胶浓度。因为气溶胶感染需要到达一定的浓度才能致病。6.保持手卫生清洁和消*,加强环境物品表面,特别是高频接触部位的清洁和消*,如手机、钥匙、门把手、电脑鼠标、桌面及座椅扶手、电梯按钮等,最好采用酒精擦拭,作用快还没有腐蚀功能,但酒精不能进行喷雾消*。以上就是「一揽子」措施或一组措施,为什么称为「一揽子」?就是所有防护措施要做到全员全环节同时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防效果,这样才能避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人员“团灭”!医用防护口罩具有过滤性能+抗湿性+密合性性能,在空气隔离使用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佩戴过程有3个关键环节要做正确:首先,是要选对口罩!无论哪个渠道购买的防护口罩,其外包装一定要有GB这个标准编号;其次,是要戴好口罩!到人员聚集、相对密闭室内;外出与其他人将有近距离接触;轿厢电梯;公共厕所;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戴口罩要注意按压鼻夹,保持有效密合性;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从污染的环境离开或与阳性人员接触后,需要立即更换,也就是说即使没有4-6小时也要更换。第三,是要脱好口罩,应在安全环境最后脱口罩,安全环境就是指自然通风良好的地方或远离阳性污染区的环境,同时,要特别要强调摘口罩前一定要认真进行手卫生消*,才能进行摘污染口罩、换清洁口罩的操作;脱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动作不要太用力,防止口罩外表面的气溶胶飞溅进入外面暴露的呼吸道。同一个家庭中有的未感染,有的感染了,有的在康复,还要不要防护?如果感染不一致,还是要注意,虽然家庭内部传播不可避免,但是小剂量接触感染和大剂量接触感染,临床上还是有差别。所以,尽可能不在同房间休息、进餐、睡觉;需要接触时需要戴好防护口罩,接触后要做好手卫生。家中的通风很重要,至少要保持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家里的门把手、开关等常用的物品要每天消*2-3次,如酒精擦拭消*;生活用品尽可能分开使用,可用热水清洗或84消*液消*;衣服、毛巾等正常清洗、热水清洗或84消*液消,阳台上露天晾干,享受日光照射;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尽可能分开使用卫生间,如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尽可能选择错时使用,无法错时可以按先清洁、后污染,即未感染、康复、感染者顺序,强调感染者用厕后用84消*液进行消*,消*后半小时再用。

Q

新冠病*感染后居家如何应对?医院就诊?

新冠病*感染后,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疼,全身酸痛和咽痛不适,轻症患者居家休息即可;症状较重者,可以适量选择药物对照治疗,如发热超过38.5度且伴有明显头疼不适时可以口服布洛芬片退热对症治疗,多饮水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多卧床休息。咽痛咳嗽明显的患者可以适量服用清热解*类的药物对症治疗,伴有*痰较多的患者,可以适量服用抗菌药物,头疼明显且伴有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晚上睡前服用一粒助睡眠药物以保障获得充足的睡眠促进病情缓解。多数患者经过3-5天左右的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一般不建议选择输液治疗。如有病情稳定的基础疾病,不需要改变或停用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居家期间有就医需求时可以首先选择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就诊,医院的网上发热门诊进行线上问诊,目前对新冠病*感染尚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治疗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医院线下就诊。新冠病*感染后,如果在居家对症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持续不缓解的呼吸困难或气促、心慌胸闷,持续出现明显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持续出现饮食或饮水后明显恶心呕吐,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医院进行就诊和检查。

?end?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合肥晚报

审核

余挺生责编

王凯编辑

徐磊

猜你喜欢

1.踔厉奋发昂扬向上勇毅前行再续华章2.创新“热土”育产业“新枝”科创庐阳拔节生长3.速戳→庐阳区便民核酸采样点有调整!4.庐阳,老城风华正茂5.三国城路科普墙绘带您探秘合肥大科学装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