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尔大学气溶胶研究中心近日表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病*如何在空气中生存的模拟研究表明,冠状病*在空气传播的20分钟内失去了90%的感染能力,其中大部分的能力丧失发生在最初的5分钟。
这些发现再次强调了保持距离、戴口罩和通风的重要性,它们可能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仪器,这个仪器可以产生任何数量的含有病*的微小颗粒,并使它们在两个电环之间悬浮5秒至20分钟,同时严格控制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紫外线强度,从而实际模拟出病*在空气中的情况。
这项研究表明,当病*颗粒离开肺部相对湿润和富含二氧化碳的条件时,它们迅速失去水分并变干。这两个因素都破坏了病*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但是颗粒变干的速度根据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而变化。
当湿度低于50%时——类似于在许多办公室的空气——病*在五秒钟内失去了大约一半的感染力,之后的下降速度更慢、更稳定,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又损失了19%。在90%的湿度下——大致相当于蒸汽或淋浴房——感染性的下降更为渐进,5分钟后有52%的颗粒仍然具有感染性,20分钟后下降到大约10%,之后这两种条件之间没有区别。
利兹大学病*学副教授斯蒂芬-格里芬博士再次强调了通风的重要性,他说:“在没有适当通风的情况下,假设受感染的人留在房间内,病*将迅速填满室内空间。
迄今为止,该团队测试的所有三种新冠变体都出现了同样的效果,包括阿尔法*株。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周开始对奥密克戎变体进行实验。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