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13.htmlPascalBohleber1、MarcoRoman1、NicolasStoll2、CarloBarbante1,3、YannickBussweiler4、MartinRittner4
1威尼斯Ca’Foscari大学,意大利
2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德国不来梅哈芬
3极地科学研究所—CNR,意大利威尼斯
4TOFWERK,瑞士图恩
主题图片由德国AWI的TobiasErhardt提供。
引言
极地冰芯对于古气候研究非常有价值,其‘存档’了数十乃至数百个千年纪下众多独特的指标或者其他信息,比如与气溶胶有关的大气污染物。要可靠地破译冰芯记录中最古老的部分内包含的宝贵信息(同时也是最大深度和最薄厚度),关键在于采用高分辨率分析方法,同时了解内含的大气杂质与冰晶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LA-ICP-MS)是一种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微破坏性方法,在冰芯成像分析具有独特的潜力;在逐步改进之后,现被广泛认为是最先进的冰芯2D成像技术[2]。初步成像结果显示,深层冰芯中的许多杂质主要位于相邻晶体之间的狭小间隙中,即所谓的“晶界”。这一发现对精确解读LA-ICP-MS质谱仪采集的深层冰芯信号有广泛的影响[1]。如果使用采集效率相对较低的顺序扫描型质量分析仪,比如四极杆ICP-MS质谱仪(LA-ICP-QMS),那么通过单次成像所记录的分析物数量从根本上是相当受限的。相比之下,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可以几乎同时采集整张质谱,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为此,我们设计了首个概念验证实验,将icpTOF与快速冲刷-激光剥蚀系统相结合构建LA-ICP-TOFMS快速成像平台,用于研究冰芯中的元素杂质分布,以期证明该系统在此应用中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实验设置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AnalyteG2准分子激光器(纳米),并配备HelExII激光剥蚀室(来自美国的TeledyneCETACTechnologies公司)和定制低温样本架[2]。此外我们采用气溶胶快速导入系统(ARIS),以实现对剥蚀出样品的快速冲刷(激光单脉冲信号持续时长小于20毫秒)。激光能量密度为4.0焦耳/平方厘米,激光光斑尺寸为35微米,激光发生频率为80赫兹。
我们将威尼斯CaFoscari大学用于LA-ICP-MS冰芯分析的特殊低温样本支运送到位于瑞士图恩的TOFWERK公司实验室,并安装到AnalyteG2的HelExII剥蚀室中。我们严格遵循威尼斯大学开发的LA-ICP-MS冰芯成像方法[2],每次实验前通过刮擦对冰芯样本进行重新净化。
TOFWERK的icpTOF2R系统在CCT模式下运行(在碰撞/反应室中使用氢气-氦气混合气),每秒钟收集约21,个质谱,然后将这些质谱进一步整合为对应每个像素的一张质谱。成像在点分辨模式下进行,这意味着,质谱图像中的每个像素代表来自单次激光发射的信号,与相邻像素无或极小重叠[3]。本次实验中,激光发射量设为2,也就意味着和相邻像素重叠50%,从而增加x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图像采集使用TOFWERK的TOFpilot软件进行,以实现质谱图像在实验进行时实时显示。
我们选择了南极洲EPICADomeC冰芯全新世时期的样本进行试点分析。南极洲间冰期的特点在于杂质的体积浓度极低。主旨在于是特意挑选杂质含量总体较低的样本,最大程度利用icpTOF2R系统的高灵敏度进行高精度基准测试数据采集和收集。此外,科学家们之前在威尼斯使用四极杆ICP-MS系统通过2D成像方法对同样来自此冰芯的样本进行了分析[1]。
结论
我们选择了4x7毫米的冰芯样品区域,并在21分钟内完成成像采集。icpTOF系统以35微米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成像,其记录的图像揭示,本次样品中存在质量范围较为广泛的清晰信号,包括从纳(Na)到铅(Pb)的多种化学元素(见图1)。先前在LA-ICP-MS成像中研究的纳(Na)、镁(Mg)和锶(Sr)三种元素显示出与晶界高重合度的元素分布[1]。本文结果显示:此特征也适用于钾(K)、钙(Ca)和锌(Zn)。相比之下,铝(Al)、铁(Fe)、镍(Ni)、铜(Cu)、钡(Ba)和铅(Pb)等金属元素在晶粒内部也具有信号强度不一的分布。
图1:南极冰(EPICADomeC冰芯)全新世时期的LA-ICP-TOFMS杂质空间分布图像。右上角色标是icpTOF2R系统记录的原始信号强度。图像尺寸为4毫米x7毫米。左上角显示了使用集成相机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