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核酸检测为何频现假阳性假阴性专家绝对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容易康复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801/4919211.html

最近,核酸检测行业发生了几次「假阳性」丑闻。4月22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因为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而被当地通报。

5月10日,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出的13个阳性,经复核全部为阴性,差点导致小区全员拉去方舱隔离。

按理说,阴性与阳性的原理很简单。一般来说,新冠核酸检测并不会检测病*的全部核酸,而是会从中挑出两段比较特征性的基因,同时还会检测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

如果没有检测到人类的基因,说明采样获得的人体细胞数量不够,需要重做;只检测到人类的基因,阴性;同时检测到人类的和病*的,阳性。

但事实上,大批量核酸检测中,假阴性和假阳性在不断出现。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李金明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表示,假阴性的出现不可避免。没有绝对准确的核酸检测。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假阴性不可避免

主流的核酸检测采用PCR技术。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从样本中提取微量的病*核酸之后,对这些核酸进行「复制粘贴」,让其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以此类推。这样,复制足够多次,病*核酸就会积攒到一定量,可以被仪器检测出来。

仪器能检测的阈值是固定的,所以衡量初始状态有多少病*核酸,是看「复制粘贴」进行了多少轮。这个轮数就叫做CT值。

如果甲样本CT值为10,乙样本为20,就意味着甲只复制了10轮就达到了阈值,而乙复制了20轮才达到,所以甲中的病*核酸是比乙多的。

CT值越小,说明病*的含量越高,越容易被检测到,样本也就越「阳」。不过,让每个样本都复制到检测得出来为止,这也不太现实。所以,每种检测试剂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一个CT值,低于这个数值即为阳性。

由于CT值多少算阳性是人为规定的,假如我们使用CT值大于等于35算阴性、小于35算阳性的标准,如果感染者的实际CT值恰好在35附近波动,便可能出现「一会儿阳一会儿阴」。这种情况一般以阳性为准。

CT值告诉我们,即使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要最终到达检测环节的核酸量不够,就会被判定为阴性。

在感染的潜伏期或出现症状的早期,人体的病*载量比较低,核酸采样不一定能收集到足够的病*核酸,会造成假阴性。上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病*载量在临床症状初期1-3天较高,一周后开始缓慢下降。

一般而言,鼻拭子样本的病*载量要高于咽拭子样本,所以有可能出现鼻拭子阳性、咽拭子阴性的情况。

在采样环节,如果棉签没有抵达舌腭弓,没有真正接触到脱落的咽喉细胞,或者患者在检测前大量饮水、抽烟、嚼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都可能造成漏检,产生假阴性。在样本的运输和检测环节,温度、湿度、酸碱度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核酸降解,也可能带来假阴性。

同时,核酸检测比抗原检测更灵敏,且抗原检测不如核酸检测准确,所以如果两者结果不同,一般认为核酸检测更准。但这一规律也有例外,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假阳性事件,就是靠抗原检测才揪出来的。

此外,如检测试剂盒不够灵敏、病*基因恰好在被选中的特异性片段发生变异、仪器损坏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假阴性。

为何会出现假阳性

有一些言论认为,核酸检测机构可能故意出具了阳性报告。但实际上,即便没有故意成分,假阳性也有可能出现,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污染。

核酸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在从采样、送样到检测的过程中,只要阴性样本沾到一点其他阳性样本,就可能在「复制粘贴」中被扩大千万倍,变为阳性。

最近经常提到的一个科学名词叫「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介质中非常微小的固态或液态颗粒。阳性样本在PCR扩增和检测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气溶胶,颗粒虽小,但附着核酸的能力很强,一旦飘进别的样品、检测试剂和设备等,就可能就产生假阳性。

气溶胶特别容易产生,打开装有样品的容器,拿起来摇一摇就会出现。而清理气溶胶污染恰恰又不太容易,最好的办法是换一间实验室,其次则是用紫外线、次氯酸钠等对实验室进行彻底处理,以及使用UDG酶等。

PCR过程中,如果装有阳性样品的管盖没有盖严,可能造成扩增产生的阳性核酸蒸发出来,跑到仪器内部及实验室里,导致假阳性产生。阴性样品的管盖不严也可能造成液体蒸发,影响仪器读取结果,导致假阳性。

总之,在实验室中,许许多多环节操作不当都可能会造成污染,比如物品混用、密封不良和负压损坏,阳性核酸跑到做PCR用的试剂里,阳性对照试剂混入检测样品,乃至墙上有缝导致气溶胶进出等等。

除了污染之外,仪器受到干扰、PCR温度过高、数据录入错误等也可能造成假阳性。有的核酸检测机构会对同一个样本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试剂盒,两种试剂盒的CT值有差异,也可能产生一个阴一个阳,按阳性上报的情况。

保证不产生假阳性,除了考验核酸检测企业的良心,还考验着他们的技术水平及对样本和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在每天几万样本的检测量下,这本就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指标。而按照现行防疫*策,每发现一个感染者,就要涉及到流调、隔离、治疗、消杀等一系列支出,以及对感染者和密接者的折腾。

所以,在收到阳性报告时,当地疾控部门需要负起责任,尽快进行复查,有疑问的及时复检。不复查或先隔离再复查除了增加各类成本、损害民众信任之外,对防疫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