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夏季“三伏”的“中伏”第一日,古人避暑有哪些妙招?品品古诗,且来学习避暑“十法”:
《中伏》(宋·董嗣杲)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第一招:沐浴降温。诗人出身于五代单传的家庭,家人视之如上宾,恭敬周到地侍候着这位祖宗,可见诗人压力之大。
恰逢中伏第一天,沐浴降温,更衣纳凉。絺綌指细与粗葛布做成的衣服,外出必须穿上綌方为礼。到树荫下休憩,听听鸟鸣,撩撩鸡鸭,隔着水的果子摘不到,权当望梅止渴,顿感清凉生津了,明年一定携眷去畅游西湖,她发髻上的玉簪衬托蓝天白云美景,那才凉快写意。
现在吃顿健康茶饭最重要,甘愿忍受如火如荼夏日炎炎。淮扬小孩年少懂事,陶陶然拾起西瓜块送来,强挤出笑容来欣赏其天真烂漫,还是在家里吟作以解诗癖为妙。
《和元伯中伏夜雨南洋河水泛》宋·*庶
雨洗三齐中伏月,乖龙连夜起云门。
溪声斗似银河落,惊断诗书一梦*。
第二招:大雨压惊。诗人为*庭坚父,二十五岁进士入仕,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即上书。为官者最惧自然灾害,大雨水泛,不用避暑倒需要压压惊,镇定处之。
中伏之夜骤降暴雨,洗涤山东三齐大地,厌烦了行雨的乖龙连夜腾越龙门而起,雨声竞斗如银河倾泻而下,南洋河水泛涨,令人震惊,丢下书诗无比担忧,通夜惊*未定。
《次韵和中伏坐夜》宋·*庶
万兵昏雨过,暑斗插云倾。
老佞溪蛙静,真交海月生。
游氛褰幕帟,远籁起茎英。
清洗尘埃虑,幽通造化情。
酸咸时味薄,寂寞古途亨。
去象筌真意,无形写天声。
诗疑窥杜子,文欲造盘庚。
身在清风国,神游白玉城。
希死乘浩气,沆瀣饮元精。
坐久忘昏寐,回头有启明。
第三招:静坐神游。夏季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被雨梳洗过的中伏夜,天象景观,海生明月,万籁俱寂,幽通造化,此时静坐神游,神思弛骋,秉承浩气,养生之道。昏寐迷朦,启明星照。
《中伏日省中当直》宋·杨亿
火云烘赫临中伏,青锁深严直右曹。
吏散阶庭时纵步,诗成几案独挥毫。
相乌影转风微起,仙掌阴斜日渐高。
何处赐冰和郢酒,谁人割炙动鸾刀。
紫泥封诏防稽缓,寒水浮瓜散郁陶。
丞相忧边稀出沐,延英三刻岂知劳。
第四招:冰酒寒瓜。诗人杨亿,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
中伏炎热,火云如烘,恰逢值班,官锁森严。巡步阶庭,诗成挥毫,影转风微,仙人掌绿植透阴,不觉已斜阳夕照。冰镇美酒、刀切肉淆、寒水浸瓜,最是消暑解郁,哪里赏赐、谁人操刀?还是赶快将诏书封印以免延误。丞相担忧边防事态已很少去沐浴解暑了,工作到三刻时分有谁知道官员辛劳呢。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宋·文同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第五招:园林避暑。诗人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进士入仕,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寻一处山中园林久坐不归,看云、观雨、秉烛、听泉、闲聊,任时光飞逝,知己相聚,何暑之有?
《钱相中伏日池亭宴会分韵》宋·欧阳修
樽俎逢佳节,簪缨奉宴居。
林光拂衣冷,云影入池虚。
酒色风前绿,莲香水上疏。
飞谈交玉麈,听曲跃文鱼。
粉箨春苞解,红榴夏实初。
睢园多美物,能赋谢相如。
第六招:池亭宴会。诗人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事,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中伏日喜逢佳节,睢园亭台水榭上设宴,林光云影,莲动生香,美酒交觞,衣香鬓影,听曲戏文,谈笑风生,玉麈文鱼,粉笋红榴,美物辉映,论古赋今,根本没有暑气踪影。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綌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第七招:山寺煮茗。诗人梅尧臣50岁始赐进士出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诗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同誉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推动者。
中伏日与官中同僚往妙觉寺避暑,清谈雅曲,煮茗品茶,暑气全消。
《绍熙辛亥六月中伏日出郭观稼小休野石读仲权》
宋·滕镇
稻香蔼蔼暑风清,下马传觞听水笙。
父老指诗怀旧尹,为镌岩石寄心声。
第八招:观稼传觞。为官一任,富甲一方,宜体察民情,离开阴凉的衙门官邸,出郭观稼。
策马赶往城外,沿路稻香拂面,酷暑炎炎,风清气正,下马巡看小休,互相传觞饮酒解渴,听着水笙曲起,父老乡亲指着诗句说,此乃缅怀上一任官员,镌刻于岩石上以表心声。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唐·李颀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余。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第九招:烹食芦鱼。诗人李欣进士出身,曾任小官,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诗人晚年过着隐居生活,傍晚与友人作别正值炎热的中伏之初,此行失意不如愿,什么都不用说了,烹调煮食芦洲鱼罢。
《乙亥中伏逭暑牯岭》清·郑文焯
人世炎威苦未休,此间萧爽已如秋。
时贤几辈同忧乐,小住随缘任去留。
白日寒生阴壑雨,青林云断隔山楼。
勒移那计嘲尘俗,且作偷闲十日游。
第十招:旅游避暑。郑文焯为清末民初词人,与王鹏运、朱孝臧、况周颐并称“清季四大词人”。
中伏避暑于牯岭,团友为忘年交的几辈贤人,同忧同乐,随缘去留。人世间炎苦未曾消停,此处萧杀清爽如秋。白天山谷聚集水气,温度骤降下起雨来,青郁高耸的树木白云缭绕,山中楼宇若隐若现,感叹最宜偷闲作十日游避暑。
没有空调、冷气房的古人,避暑的方法真多,衣、食、住、行、游、娱、乐,皆可。
图片摄影:方哲
(作者按:原创作品,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