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怕仙人掌刺,却被乌鸦整ldquo破 [复制链接]

1#

小时候,一直以为世界上只有一种龟,就把所有的龟都叫“乌龟”。长大后自己养龟玩儿,才发现龟这种动物不太简单,作为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现存的家族成员有多种,分布在世界各地,海里游的、陆上爬的、泥里打滚儿的……

要说它们的相似之处,那便是身上那层坚硬的外壳了。

龟壳其实是龟的脊椎骨和肋骨,没有了壳的龟是没办法活命的,龟壳为龟提供了保护,但是即便如此,龟想要完全依靠这层壳保护自己,还是有些困难的。

暂且不说那些头缩不进壳里的龟,很容易被狩猎者咬住脖颈而丧命,就算是能够完全闭壳的龟,也会遭到各种动物的捕食。

比如黑猩猩吃龟,只需要把龟捏住,用力砸向地面或树干即可破壳食肉;

猛禽吃龟,则是先带龟飞“上天”,再在空中松开爪子,任由龟坠下壳碎露肉;

鳄鱼吃龟,直接靠牙齿和咬合力,就能咬碎龟坚硬的外壳,从而吃到龟肉。

人类也没少吃龟,毕竟对于熟练使用各种工具的我们,弄破个龟壳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龟壳并不能给龟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根据龟类保护组织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大约一半以上的龟都面临着生存困境,有的甚至濒临灭绝。

事实上,被捕食并不是龟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栖息地丧失才是根源所在,而这也使得食物链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其他动物对龟类的捕食。

比如,在美国西南部的莫哈维沙漠、索诺拉沙漠,沙漠陆龟就得时刻提防乌鸦的袭击。

沙漠陆龟,听名字就知道生活在沙漠里,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它们大部分时候都躲避在洞穴中,只在日落时或降雨后才缓慢外出活动,代谢相当缓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身处干燥地带的沙漠陆龟,无法“奢求”过多的食物,仙人掌倒是管够。

于是,它们一方面以仙人掌为食,另一方面又以仙人掌为天然庇护,不少想要捕食沙漠陆龟的动物,都因为惧怕仙人掌刺而悻悻而归。

因此,如果不出意外,沙漠陆龟可以存活很久,平均寿命能够达到80年,但“不出意外”是个理想状态,如今它们所需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许多小沙漠陆龟根本就无法活到成年,更别提活得更久了。

正如前文所说,沙漠陆龟生长缓慢,幼龟需要大约16年才能够成年。

在漫长的幼年阶段,它们会遭到狐狸、狗、狼、臭鼬、*蜥、蚂蚁、美洲狮的捕食。幼龟顺利成年的概率只有3%左右,虽然存活率不高,但长期维持着平衡和稳定。

所以,当沙漠陆龟的数量急剧下降,人们越来越难见到活着的幼龟,却很容易发现破碎的幼龟龟壳时,研究者意识到一些改变已经发生。

而直到人们亲眼目睹了一只乌鸦啄食一只幼年沙漠陆龟后,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乌鸦身上。

原本,由于食物和水资源匮乏,以及难以找到合适的筑巢地点,乌鸦并不以沙漠为主要栖息地。

但是当人类的居住地扩展到沙漠周围,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无意中为乌鸦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食物,以及安稳舒适的筑巢地点,乌鸦得以生息繁衍,数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沙漠陆龟栖息地的乌鸦数量已经增加了15倍以上。

与此同时,乌鸦本就是掠食性的鸟,它们以许多小动物为食,壳还比较软的沙漠陆龟当然也逃不过乌鸦的捕食。

尤其是6岁以前的幼龟,它们的壳只有指甲盖那么厚,乌鸦甚至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就能用喙啄穿它们的壳。

不止如此,在人类的监测中,越来越多的成年沙漠陆龟也遭到了乌鸦的攻击。

面对这种情况,动物保护者既要让沙漠陆龟存活下去,又不能消灭乌鸦,于是只能想些“奇招”,比如他们试图利用乌鸦的高智商,教会它们不要捕食沙漠陆龟,所用到的道具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假龟壳”。

这种龟壳无论是颜色、形状,还是质感、硬度,都与真龟壳十分相近,但是其上有特殊的装置,一旦乌鸦靠近假龟壳,后者就会散发出浓烈的臭味,这种臭味对乌鸦来说就像是“劝退剂”,以此让它远离。

乍一看是个不错的保护方法,但是,由于乌鸦的学习能力很强,智力也不容小觑,“假龟壳法”能否成功还很难说,如果没能骗过乌鸦,反而让它们学会了分辨真沙漠陆龟和假沙漠陆龟,那“假龟壳法”就是彻底的失败,人们在保护沙漠陆龟上,就只能另觅他法了。

FUN知识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