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大米哥。
昨天,有位朋友来咨询我,她想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但是因为不会定位,变得很迷茫……
她不是因为什么都不会而无法定位,而是因为会的很多,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才导致无法定位。
这位朋友,她又想做营销,又想做演讲,又想做管理,所以才感到很迷茫。
像这样的人有很多,有从业经验,也有过成功的经历,标签贴了一大堆,哪个都想做,所以导致不会定位;还有一种是爱好广泛,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又都不精,所以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定位。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01定位就要敢于断舍离
我们可能看过一个故事,有个人挖井,他挖了3米深,没有挖出水,后来别人说,你换个地方挖吧,他换了一个地方挖,结果又挖了3米,还是没有挖出水,其实水就在地底下4米深的地方,结果他换来换去,最终没有挖出水。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简单,就是你要在一个方面深耕,不要这个方面做两个月,看另外一个不错,又换另外一个做了三个月,结果哪个都做不起来。
就像有的人,本来手中有个项目,朋友和他说,我这里有个好项目,要不你也来做这个吧,结果他又换了项目,之后发现这个项目也不好做,最后换来换去,哪个都没有赚到钱。
要想有个精准的定位,就要懂的舍弃。请认真思考这句话:
定位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这句话非常重要,请一定要记在心里。定位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
如果把行业比作仙人掌,那定位是要做仙人掌上的一个刺,而不是做整个仙人掌。
人性是贪婪的,有的人总想一下子完美,看到网上那些大咖有很多标签,又是创始人,又是合伙人,又是什么导师,又是什么顾问,所以也想一下子做到完美,给自己也打上很多标签,让别人看起来好像很厉害,这是不可取的。
不是不能,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以后你也可以做到,但是目前在没有影响力的情况下,最好只专注一个。
给自己贴上太多标签,让人一看这个人什么都做,他到底是做什么的,看起来“包装”得挺厉害,反倒让他人不知道哪个才是最精通的。
刚开始起步,只打出一个占据相对优势的标签,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要非常简单而且明显。
标签一定不要过多,比如我做个人品牌,我的标签就是优势变现战略顾问,做个人品牌需要写作吗,一定需要,需要会写文案呢,也需要,但是我不能在个人标签里把这些都写上,不能又是营销教练,又是文案教练,又是写作教练。
就像智多星老师,他懂电商营销,懂销售信文案,懂实体店营销,但是他现在的个人标签只有一个,个人品牌盈利顾问,这就可以了。
他现在也不再发布那些关于电商的内容,也不再发布那些关于实体店的内容,只发布和个人品牌有关的内容。据他说:“我并不想让哪些做实体店营销的,做电商营销的再找我,我只做个人品牌。”
这就是说,你需要先聚集一个领域,在没有影响力的情况下,先给自己打上一个标签,只有这样,你才能改变在别人心中对你的认知。这个标签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的,3年5年就用这一个标签,等到以后有了影响力,还可以再叠加标签。
比如说秋叶大叔,提到秋叶大叔,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他是做PPT的,这就是秋叶大叔最早的一个标签。现在呢,秋叶大叔又讲写作课,又讲时间管理,又讲创业,这就是在他有了影响力以后,叠加出来的标签,但是留给我们影响最深的,就是秋叶大叔是讲PPT的。
有人说,我懂的很多,我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这好办,你在给别人分享的时候,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分享出来,比如智多星老师会分享营销策略,会分享销售信文案,可能还会分享一些商业趋势,但是没必要把这些都做成标签。
当你选择了一个细分领域,你就要有勇气把其它方面的舍弃掉。
02市场如布定位如针,聚焦一个点扎透
我们说过,定位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放下不重要的,才能抓住最重要的。
《道德经》上有句话,叫做“少则得,多则惑”,当有了太多选择的时候,往往会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人要学会放下诱惑,诱惑太多,所以就无法专注。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西游记》我们应该看过很多遍,其中有一集叫做女儿国,其实唐僧如果在女儿国做个国王,是件不错的差事,但是如果他选择了做国王,那他就不可能取到真经。如果他兼顾又想做国王,又想去取经,那他也做不到。
这虽然听起来像个笑话,不过我是为了说明白专注这个问题。所以不要兼顾太多,如果你能把一个做好了,出名了,你做什么都更容易,因为你有影响力了。
不要急着去做太多事。当你觉得什么都重要的时候,那么就没有了主次。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管理,你有时候会感觉一天忙忙碌碌,最后看一下,却是那些最重要的事都没有做。
比如想写一篇文章,准备坐下来开始写,一会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