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气溶胶传播"
4.12日,枣庄市台儿庄发布了紧急提醒
在台儿庄本轮疫情中,
某居民到户外某处挖野菜,
同时间有1名无症状感染者在该处停留,
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
该居民遂被传染,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
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
上山挖野菜也会被传播新冠?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心里都有一百个问号
什么叫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该怎样预防?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在科学上的广义概念是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0.~微米)。其液态粒子称为雾,小于1μm的粒子称尘。自然界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中微粒无处不在,构成一个宏大的"气溶胶世界"。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气溶胶根据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飘尘和降尘。降尘(粒径大于等于10μm)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很快沉降下来。而飘尘则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因此它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由于粒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容易被人体所吸入和吸收,所以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IPM(InhalableParticulateMater)。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纯琪解释,
就像抽烟产生的烟雾一样,
悬浮在空中,久久不散,
有时候即使看不到了,
也能闻到烟的气味就是这个原因。
直径约为0.1微米的新冠病毒,
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上,
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
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
这就是气溶胶传播。
“质量大的飞沫、
尘埃很快就会落到地面,
而质量小的飞沫核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
而且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
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
因此气溶胶可以漂浮至更远处,
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陈纯琪表示,
这也是气溶胶传播比较隐匿的原因之一。
简单来说
气溶胶是一种它看得到你
你却看不到它的存在
那么气溶胶是如何产生的呢
什么是气溶胶
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可以产生气溶胶,
比如呼吸、咳嗽、说话、
吐痰、呕吐、大小便(水冲洗)等。
医学检验员等人员在接触患者的
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时可产生气溶胶。
由于产生气溶胶的途径很多,
也使得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
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隐匿性。
不过陈纯琪表示,
虽然气溶胶传播让人们防范难度增大,
但也并非防不胜防。
“正常的呼吸虽然可以产生气溶胶,
但比咳嗽和喷嚏产生的量小得多。
一般来说,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
新冠病毒CT值是比较高的,
所产生的气溶胶里的病毒载量也会比较低,
因此传播力也较差。”
预防气溶胶传播通常来讲,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像在密闭空间或空气流通条件不好的地方,气溶胶传播病毒的风险较高。
宁波病例就发生在停车场内,这里就是相对比较密闭的空间,通风环境不好。气溶胶比较怕空气流通,风一吹,气溶胶就能很快散开。因此在室内勤通风,是有效预防气溶胶传播的方式之一。
对于气溶胶传播
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但也需要引起注意
日常做好防护消毒工作
出门在外佩戴口罩
并不是户外环境就可以高枕无忧
如果户外没有风
那么气溶胶中的病毒载量也能达到一定的浓度
口罩可以对颗粒直径较大的气溶胶进行物理隔绝
如果是具备熔喷层的口罩则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小分子气溶胶
勤洗手
戴好口罩
勤消毒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疫情早日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