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来源:财经八卦阵CEO
在2月8日上海市*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官宣的新冠病*传播途径
气溶胶(aerosol)又称气体分散体系,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大小为0.~微米,形象地说可以想象为悬浮在空气中的胶体“云雾”。
正常人一个喷嚏下去,数以亿计的病*被呼吸道强劲的压力喷射出来,大于微米的飞沫很快就落在1-3米的距离内,而气溶胶(图中红色云雾)却可以飘散在9-10米内的空气中,经历蒸发、干燥,慢慢蜕变为被上皮细胞包裹的冠状病*微粒,这些弥漫着病*的“雾气”如果达到足够高的浓度,是可以通过眼角膜等黏膜进入体内的。
喷嚏的高速摄影图像,图:知识分子喷嚏的高速摄影图像,图:知识分子
通过气溶胶传播意味着什么?
据经济观察网,一位免疫学教授表示:“气溶胶与飞沫一样,也是通过空气传播,但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停留一段时间,所以在一些场所,例如封闭的电梯里,即使没有见到患者,如果有气溶胶,此时摘口罩也可能感染。气溶胶还可以沾染衣物和暴露的皮肤,回家后如果不及时清理,也有感染的风险。”
该教授建议,在高危场所,比如电梯里,即使没人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护,不要摘口罩;同时要注意外出衣物的清洁,同时与家居衣物分开放置。
“气溶胶的传播大部分都是在封闭的房间当中,比如说实验室、医院诊室。释放到大气当中,气溶胶的传播能力会比较低。所以我们主张在冬天开窗通风也是为了减少气溶胶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另据上观新闻,下面来自长期从事大气化学尤其是气溶胶研究工作的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庄国顺的一系列答疑,能帮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种传播途径。
问:当一个病人排出病原体后,即便病人走开了,也就是说在不发生接触的情况下,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微粒被人吸入后,是否也可能发生感染?病*在气溶胶中存活的时间可以有多久?传输距离可以有多远?
庄国顺:生物气溶胶中有不少具有生命特征的单细胞生物,比如细菌之类。病*如果吸附在带有生命特征的单细胞上,也就是说它找到了借以复制和存活的宿主。这时,病*的存活时间就取决于它所吸附的单细胞生物存活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新型冠状病*的传播与大家已经比较了解的致使发生流行性感冒的各种流感病*,其存活时间、传播方式和致病范围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不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是否可能因为气溶胶传播发生感染,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带有病*的气溶胶可以传播多远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病*密度的衰减。
显而易见,气溶胶的传播距离是随着颗粒物的粒径从小到大而急剧减低的。比如,飞沫粒径大,传播距离通常只有几米。所以,飞沫传播一般都是近距离情况下发生的。
我们假设,病*吸附在只有纳米级的单细胞生物上,那就可能传播到几十乃至几百几千公里的远处,如同致使产生雾霾的超细颗粒物一样。
所以,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是,可以存活的单细胞生物,它的粒径能有多小?病*的粒径就是在纳米数量级。如果有一种单细胞粒径可以小到纳米级,那么病*在理论上的传播距离是可以达到很大的。
当然,就传播概率而言,近距离的传播要比远距离的传播大得多,而且此概率是成指数函数衰减的。
问:所以,大众担心的病*通过气溶胶远距离传输的概率仍然是比较小的?
庄国顺:是的,传输距离越远,气溶胶密度越小,其中含有病*的细胞等生命体颗粒的比例就很小了。因之,病*远距离传播的概率也就小得多了。
问:从气溶胶传播角度来看,您对当下疫情的民众防护有何建议?
庄国顺:目前仍是防疫的关键时期,最可靠以及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坚持不出门,同时保持生活空间的良好通风。
问:假设室内的空气环境是安全的,通风是否可能把带有病*的气溶胶吹到室内?
庄国顺:通风主要是为了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优等,有足够的氧气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和细颗粒物浓度在室内的富集。当然,开窗不可避免会有室外空气进入。我们刚才已经解释,病*通过气溶胶远距离传播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我建议,大家的开窗时间不必太长,可以在感到室内空气混浊时,适当开窗透气。
“空气有*”
气溶胶真这么恐怖吗?
是不是有气溶胶的地方就存在感染风险?有句著名的话是“抛开剂量谈*性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