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食物 http://www.ksfences.com/zlzs/sctx/m/2075.html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一些健康知识进行了科普答疑。
病*会在头发上滞留吗?每次外出回来要洗头吗?
冯录召:一般情况下,公众外出回家之后不需要特意洗头或消*。目前研究显示,病*对外部环境中的如紫外线和热比较敏感。在室外,头发粘到高浓度同时有活病*的飞沫可能性非常低,保持头发日常清洁即可。
开车外出如何防护?
冯录召:要做好通风换气,通风时还要注意保暖,不要因为温差较大引起感冒。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车里应常备口罩、手消*剂、或消*纸巾等防护和消*用品,从公共场所返回车内,要及时进行手部消*;如果有可疑症状患者,搭乘私家车时要及时开窗通风,对可疑症状的人接触的物品表面,例如车门把手、座椅、方向盘等进行消*;如果有疑似或者确诊患者搭乘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做好私家车内部,包括物体表面、空调系统的消*,其他同乘者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出租车每日在出行载客前,要对车内进行清洁和消*;车内应配备口罩、消*湿巾等防护和消*用品;司机应该增加对车门把手、方向盘、车内扶手等重点部位的清洗、消*频次,同时做好手部卫生;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司机全程佩戴口罩,同时提醒乘客佩戴口罩,减少交流;司乘人员打喷嚏要用纸巾遮住口鼻。循环使用的地铁票是否会传播病*?
冯录召:目前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仍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戴口罩或者注意咳嗽等呼吸道的礼仪、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病*传播的手段。
虽然循环使用的地铁票沾染病*的概率非常低,但为了避免可能的接触,推荐使用个人公交卡或手机支付,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后及时洗手。
病*会通过衣服传播吗?酒精能直接喷在衣服上吗?
冯录召:病*通过污染衣物来感染人的几率是极低的。如果不是去过特定的场所,医院探视过病人或接触过可疑症状的人,不需要对衣服进行专门消*。
另外酒精对普通衣物没有腐蚀作用,但是酒精是甲类的易燃物品,如果喷洒在衣物上,遇到明火、高温或静电都可能起火。建议不要将酒精喷洒在衣服上。
延伸阅读:
为何说没必要恐慌“气溶胶传播”?中央指导组专家解释原因
2月19日晚,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医院感控科主任吴安华等三位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及救治情况。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解读,病*传播途径的表述中增加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此前在2月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对新型冠状病*的传播途径则描述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气溶胶”这一专业的术语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频繁出现在大众面前。何为气溶胶传播?此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在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气溶胶传播”是指含有病*的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其中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形成飞沫核,飘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我觉得对公众没必要过度去恐慌它(气溶胶传播)。”蒋荣猛在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仍然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在家里可注意多通风,通风可吹散飘浮在空气中的病*颗粒,降低浓度。
为什么在第6版方案里面强调“密闭的空间”条件?蒋荣猛解释,气溶胶传播需要有一个特定场所,就是它不通风,可密闭,才有可能出现超过两米距离的传播。
“我们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医院里面,在给病人做这种气管插管(的情况),气道的管里,这个病*大量出来,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也就是说在通风不好的情况下,所以气溶胶传播是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威胁最大的。”蒋荣猛说,所以在病房里收治病人的时候,特别强调病房的通风。
“在外界的空间里头,比方说在大街上、公园上里面,是气溶胶稀释在空气中,病*是不会对人造成威胁的。”蒋荣猛表示。
中央指导组:武汉爆发式增长已趋缓,每日出院人数在增加
2月20日16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表示,每天出院的人数在稳定增加,这几天已经达到每天多人。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湖北除了武汉,各市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这些天的增长幅度都在下降,在两位数、一位数的增长。周边市州,疫情从爆发式增长,已经走向趋缓,下降趋势应该不会改变。
不过,武汉、湖北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医院患者还有3万多人,重症人以上,危重症多人,任务十分艰巨。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TF